在金领、白领、蓝领、学生纷纷被互联网金融攻陷之后,行业只剩下最后一片蓝海——农民。
在农业大国,杀入中国毛细血管般的农村,实在具有太多意义。
但这片蓝海开掘有太多难点:对于可能连银行卡都没有的农民,怎么做风控?
农业都是“看天吃饭”,如何抵御天灾人祸?零星散落的农村人群,如何聚合?
面对这些难题,农村金融的玩家们,是否成功破冰?
这片蓝海有多大?
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《“三农”互联网金融蓝皮书》显示,自2014年起,我国“三农”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。
这也意味着,在农村金融里,有3万亿的畅游空间。
而被开垦出来的,实在是沧海一粟——2015年我国“三农”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只有125亿元。
面临如此大的金融缺口,其实也有传统的服务者,银行或农村信用社。
“但银行系在农村,是一个尴尬的角色”,某农村金融的负责人称,大部分银行放不下身段,坐等客户上门。
而一些银行深入农村,大多是“做做样子”。
他们只在农村“吸储”,然后再去城镇“放款”,并没有本质上解决农村的资金问题。
对于这片蓝海,银行没有真正下去过,只是在浅滩“城镇”,打湿了一下裤脚。
这也给了互联网公司诸多机会。